想象你每天上班都走同一条路,连续走了三年从没堵过车。
今天出门前,你会默认这条路依然畅通无阻吗?这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思维方式——归纳法:通过过去的经验总结规律,用历史推测未来。
但如果突然通知这条路今天临时施工呢?你的"经验规律"瞬间失效。这就是归纳法最大的bug:历史重复一万次,不代表下一次不会例外。就像A股上证指数过去30年从未连跌过3年,但2022-2024年已经连跌三年,2025年就一定会涨吗?只能说概率较大,却永远存在打破规律的可能。
人类为什么摆脱不了这种思维惯性?因为我们天生是"经验主义者"。远古时代,记住"春天果子会成熟"的人活了下来,而怀疑这条规律的人可能饿死。但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,这种思维模式常常让我们栽跟头——诺基亚曾占据全球40%的手机市场,却在智能手机时代轰然倒塌,只因它坚信"Symbian系统足够优秀"的历史经验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第二种思维方式——演绎法:从不变的底层原理出发,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。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从观察苹果落地得来的,而是从"光速不变"这个公理推导出来的。演绎法的厉害之处在于:只要前提正确,结论就一定正确。
从进化论到马斯克:演绎法如何改变世界?
生物学家用归纳法观察到"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",但达尔文用演绎法揭示了本质:从"万物求生,适者生存"这八个字出发,推演出整个进化论体系——为什么动物会进化出保护色?为什么有些物种会灭绝?为什么人类会有情感?所有复杂现象都能从这个底层原理找到答案。
这种思维方式在商业世界同样威力巨大。马斯克造火箭时,所有人都说"造火箭太贵了,只有国家才能玩得起"。但他用第一性原理(演绎法的极致应用)拆解问题:火箭的原材料是什么?钛、铝、碳纤维...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?算下来发现,原材料成本只占火箭售价的2%。于是他创办SpaceX,通过回收火箭将发射成本降低90%。
演绎法的核心在于找到那个"不可动摇的公理"。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,这个地基必须足够牢固,才能支撑起整个建筑。那么在投资领域,这个"地基"是什么?
投资的第一性原理:用钱赚钱的本质
投资大师查理·芒格说:"在商界有一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,它分两步:1)找到一个简单的、基本的道理;2)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。"
投资的基本道理(第一性原理)只有一句话:"投资就是放弃一种资产,获得另一种资产更多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。"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,我们拆解成"现金流"和"折现"两个关键词。
1. 现金流:资产的"呼吸"
假设你花100万买了套房:
每年收房租2万(现金流入)
交物业费2000元(现金流出)
一年后以105万卖出(现金流入)
这套房产生的现金流就是:2万(房租)+105万(卖房)-2000元(物业费)=106.8万。所有资产的价值,都来自它能产生的现金流。股票、债券、黄金、比特币...本质上都是在比较不同资产的现金流能力。
这里有个反常识的发现:利润≠现金流。有些公司财报上利润很高,却可能因为客户欠款收不回而倒闭(比如乐视)。就像一个人月薪10万却全是白条,其实比月薪5万但现金到账的人更危险。
2. 折现:时间的魔法
今年的100万和明年的100万,哪个更值钱?答案是今年的。因为把100万存入银行,年利率2%的话,明年就变成102万。所以明年的102万,等于今年的100万——这就是折现。
为什么要折现?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。30年后的100万,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,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10万。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时要"活在当下,计算未来"。
价值投资:第一性原理的实战应用
巴菲特的价值投资,其实就是演绎法在投资中的完美实践。从"投资=未来现金流折现"这个公理出发,推导出一整套投资体系:
1.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
如果你花100万买下一家小吃店,你会每天盯着门口的人流量波动焦虑吗?肯定不会,你会关注它每天卖多少碗面、成本多少、利润多少。买股票也是一样——当你买入1%的股份,你就成了这家公司的股东,应该像老板一样思考。
2. 市场是个"情绪波动器"
股价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报价,有时兴奋(高估),有时抑郁(低估)。聪明的投资者会:
当报价远低于实际价值时买入(安全边际)
当报价合理时持有
当报价远高于实际价值时卖出
就像超市里原价100元的商品,你不会在标价150元时抢购,但会在标价50元时多买几盒——投资的本质就是"买得便宜,卖得合理"。
3. 能力圈:知道自己几斤几两
巴菲特从不投资科技股,不是因为科技股不好,而是因为他看不懂科技公司的未来现金流。每个人的能力圈大小不同,但重要的是"待在圈子里,别跳出去"。
普通人如何建立自己的能力圈?从你熟悉的领域开始:如果你是医生,可能更懂医药公司;如果你是程序员,可能更理解科技产品。能力圈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过学习慢慢扩大的。
总结:普通人的投资心法:不做巴菲特,学做格雷厄姆
很多人说:"我不懂公司,不会算现金流,是不是就不能投资了?"恰恰相反,普通人有更简单的投资策略——学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。
格雷厄姆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中提出"指数基金+安全边际"策略:
把大部分资金投入低成本的宽基指数基金(如沪深300、中证500)
当市场出现极端低估时(如市盈率低于历史90%分位),加大投入
平时该干嘛干嘛,不盯盘、不追热点
这种策略不需要你懂财务报表,也不用预测市场,长期年化收益能达到10%-15%,足以跑赢通胀和大多数专业投资者。
思维升级:从"预测未来"到"理解不变"
最后送给大家一个思考工具:与其预测风雨,不如建造方舟。归纳法让我们试图预测"明天会不会下雨",而演绎法让我们专注于"如何造一艘不怕风雨的船"。
在投资中:
归纳法者:试图预测市场明天涨还是跌
演绎法者:专注于找到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,等待合理价格买入
真正的投资高手,都懂得"以不变应万变"——抓住现金流折现这个本质,任市场千变万化,我自岿然不动。
你是在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思考投资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。
简配资-工程配资-配资网站免费-正规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